读这本书是先是受傅雷的大名所吸引,之前读他的作品多数是受到傅雷家书而感动,他那种为孩子为孩子敞开艺术大门,引导孩子自由飞翔、信任孩子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影响深刻。对其了解更多是在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中,在头脑中浮现的他则是一个翻译家的样子。
傅雷的名言“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至今仍然让人警醒,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从一个合格“人”做起,而不是盲目的做艺术家和音乐家或是其他家,更应该是打好基础,把知书达理的人做好,否则其它都是空中楼阁,飘渺虚浮没有根基,不牢靠!
近两年来不多不少也读过几本关于世界名作的解读,例如:小顾聊绘画、中野京子的名画之谜、高阶秀尔《看名画的眼睛》等等。当翻开傅雷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傅雷的文细腻,偏唯美的调子,再加上那时的翻译风格与现在不同,很多译名也不相同,本书读起来很有年代感,例如把佛罗伦萨成为翡冷翠,把《蒙娜丽莎》称为《瑶公特》。并且作家也会给书中介绍的这些著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贴一个小标签,例如:波提切利的妩媚,给蒙娜丽莎的微笑贴一个爱娇的名词标签。用这些明晰的名词为人物和作品表明特色,让读者和其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确实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傅雷的讲稿无论是从作品内容的详解还是到艺术家的个人生平、作品背后的涵义和艺术表达,傅雷入情入理的细腻表达,显示出一个艺术鉴赏家的素养。令读者读起来颇有美的享受,一眼可读懂在傅雷眼中关于美和丑观念,对哪位艺术家更加推崇,对于哪位艺术家更有批评性。
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在傅雷于1931年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课时的讲稿基础上完成的。从其面对的授课的受众就截然不同,针对的是有基础的大学生。这二十节艺术赏析课的层次,是最大的不同。同时本书还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作者傅雷在序言中便表明可见“间亦论及作家之人品学问,欲以表显艺人之操守与修养也;亦有涉及时代与环境,明艺术发生之因果也,历史叙述,理论阐发,兼顾并重,示研究工作之重要也。”这段话就是引导读者和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艺术作品的辩证分析法,不可剥离当时的环境分析人物和特点,在现在仍旧是非常有教育意义。在任何时期,任何事件都应该如此分析,有自我的认知和头脑,而不要从众。
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被誉为中国版的《艺术故事》,艺术家和世界名作的故事总是说也不说不完,每次读不同作者的文都会都所获益。而傅雷更是把个人的哲学、文化功力当做是画外音,把个人音乐的韵律感融于作品的赏析中,将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名家的油画、雕塑、版画、图稿解读的更富有文艺气息。确实是一本名画的入门读物。
2017年2月2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