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是位“神奇”的作家。
第一,听说,马伯庸身上有个惊天“大魔咒”。他自诩衰神,凡近其身之人必倒霉; 第二,为了避免祸事上身,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多达四十二个字的名号,被粉丝们传来传去,最终确定了三个字“马亲王”; 第三,还原真相,亲王就是一个亲切的胖子。白天在外国公司做文件填报表,回家后捧着电脑写故事玩。玩着玩着,玩成了畅销书作家,即便今天作品无数,全职写作,他仍然说自己只是位文学爱好者。
《长安十二时辰》是马亲王的新作,上下两册共计六十多万字。他在后记里说,此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名为“刺客信条”的沙盘游戏。刺客之职,自古有之,亦正亦邪。可本书写的却不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那样简单的“刺秦”故事。马亲王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将正邪、善恶、平庸、权贵等各种力量的博弈尽收网中。
古代十二时辰,即现在的二十四小时。本书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天一夜间的盛世长安。马伯庸说,他对大唐也有一种特殊情感。“长安城对我来说,是一个梦幻之地。这是一个秩序井然、气热恢宏的伟大城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诸色人物云集其中,风流文采与赫赫武威纵横交错,生活繁华多彩,风气开放多元。在那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实在是一个创作者反能想到的最合适的舞台。”
本书以一支域外突厥狼卫队伍秘密潜入长安城开端,以破解“阙勒霍多”这个神秘物件为线索,并最终找出欲炸毁长安城,制造骚乱的真凶为止。上册一气呵成,尽显马亲王的写作功力以及稔熟的史料运用。
张小敬是位“能吏”,官阶低级,地位不高,但头脑冷静,善于把握时机。一只独眼总是闪烁凛冽寒光。因旧友店铺无故被毁,遂与官府作对而入狱。这样一个人,被许多读者形容为“打不死的小强”,极像美剧《二十四小时》里的杰克.鲍尔。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固然吸引读者眼球,可像姚汝能、徐宾、曹破延、李泌、檀棋、闻染等书中人物也个个鲜活挺立。读到兴奋之处,惊觉这就是一本“纸上历史大戏”!
然而,张小敬最根本的人物设定,来自于一种纠结的情绪,他既代表国家机器,也代表社会低层阶级。当突厥狼卫背后的“蚍蜉”组织浮出水面的时候,才令读者发现外患的确令人担忧,但更可怕的是内敌。
小说临近尾声,“蚍蜉”首领威胁天子说:“希望陛下暂移龙趾,猥自枉屈,跟着微臣去看看长安之外的世界,去亲眼看看蚍蜉们和蝼蚁们的世界。”“蚍蜉”心态,正是马伯庸永远写不清楚的张小敬的内心戏。这也就不难理解,马亲王为什么写了一个令所有读者都大失所望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