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积聚了无数恶毒语言,去咒骂欧洲的中世纪。荣格在《红书》中就曾说过,整个中世纪皆是地狱。这或许带有点个人情绪,可中世纪的确是一个使欧洲文明发展放缓的黑暗时期。
但在人们对欧洲中世纪恶语相加的同时,好像又错失了对亚洲的认知。美国人斯图亚特∙戈登就在《极简亚洲千年史》的序言里写道:“在同一个时代有某个地方已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哲学、令人屏息的工艺、高雅的宫廷与长距离的信用网络上有了突破……但在今天,只有专业的历史学家才知道这个伟大的亚洲世界。”
所谓“伟大”,也是较黑暗欧洲中世纪而论。单纯形容亚洲,有些言过其实。不过,戈登研究亚洲的视角倒是可圈可点。他收集整理中世纪旅人的旅行手札、回忆录、往来信件,还有沉船遗骸的考古研究。借由本书,向今天的历史爱好者呈现,被忽视的中世纪亚洲文明细节。
戈登并不是专业学者,反而称他为“驴友”更贴切。他喜欢搭着巴士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亚洲国度闲逛,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都有他的行纪。作为历史频道、探索频道的顾问,在游玩中探寻新知是他的旅行乐趣。
纵观历史,亚洲向来不缺乏疆域辽阔,兵强马壮的大帝国。在中世纪,就有中华帝国的唐朝和明朝、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帖木儿帝国等。而这些帝国至少在宗教的传播与寻求认同、物质文化的流动与相互依托上有共通性。
在本书里,无论是玄奘口述,辩机和尚执笔的《大唐西域记》,还是巴格达的使臣伊本∙法德兰和医生、哲人伊本∙西拿的回忆录,都足以说明中世纪帝国之间热衷于宗教传播与交流。但是,想想同时代的欧洲正面临神权大于一切,并且操纵民众精神的黑暗时期。相比之下,佛教与伊斯兰教的传播较为温和,这恐怕也是亚洲的先进之处。
玄奘西行之即,欧洲的法兰克人正四处征战。可在亚洲,跨国贸易初现端倪。在爪哇岛海域发现的公元1000年的“印坦沉船”上,找到了不少中国的铁、银、陶瓷、玻璃珠子和印度棉布。依据在开罗找到的“废书库信件”,不难看出阿拉伯香料的销售已经远及西班牙。正是这些证据,令戈登断言:“贸易才是亚洲世界日常文化的根本。”
从书中所述的亚丁犹太贸易商的约违案例,以及摩洛哥旅人伊本∙巴图塔前往麦加朝觐时的见闻,也可知自觉的道德约束也是中世纪亚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尽管在本书结尾,戈登对这些亚洲文明古国最终难逃被欧洲殖民屈辱的厄运,深表遗憾。但是,亚洲中世纪时期灿烂文明的延续,对于削弱后来的殖民势力,仍然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