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馨雅
现在,很多人都感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被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包围了。电子化浪潮一波接一波,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大家的心态都变得紧张,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有调查就发现,那些一直盯着屏幕的人们陷入了某种怪圈:看上去很忙,但实际上,他们老是分神去关注各种资讯,于是,虽然工作的时间更多了,成果却变少了。
在此背景下,美国媒体人大卫·罗伯茨的人想出了一个主意:用一年的时间,不上网,不工作,看看情况会如何变化。大卫说:“本来每天都要上网看新闻,或者浏览社交媒体。但是这一年,彻底让此类信息从生活中消失。”通过一年的时间,他得出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有些还是挺出人意料的。相关采访刊登于《普通心理》杂志。
首先,推特(微博)看多了,思考方式会受其影响;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一些时间。
大卫说:“原先,孩子们如果和我说一些好玩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发出一条推特……职业要求我写推特就像一个乐手摆弄键盘。无论脑子里冒出什么想法,我都会努力把它们变成140字的一条推特。断网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多少有些改变,但要彻底根除恐怕是不可能了。现在我重新上网,看到有意思的事情,或者冒出某些想法,不会一直想着如何发推特……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下,我恢复到以前条件反射般的推特习惯,还得花多长时间!”
其次,在厨房里忙乎的时候,或者在外面散步的时候,脑子里可以想入非非,这样的工作效率更高一些。
“在那段安静的日子里,我就让思绪四处驰骋,最终都能想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我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非白领类、非信息类”的事情上了。如果还在职场打拼的话,当你在办公室的时候,经常不仅要思考如何干活,还会纠结自己的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而且永远无法想明白这些事情。但我那时候的事情是洗碗,这个事情,你不用纠结——吃过早饭的碗是肯定要洗的。洗碗的时候,你不会纠结,于是你的念头就会到处飘荡,在此过程中,有时候会灵光乍现,想到有趣的点点滴滴……那时候,我每天做从事类似的体力劳动,有时候恍惚间会让我生出几分怀旧的情绪。”
另外,“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大卫说:“现在很多身为上班族的父母老是念叨‘高质量的亲子时光’才有意义。我觉得这种说法部分原因是他们给孩子们的时间太少了,于是想出了该托辞,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原先我们夫妻都很忙的时候,两个孩子放学后还要留在课后培训班里,后来我不上班了,他们放学就回家,一个三点半到家,一个四点四十到家。他们回来后,我们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就是陪着他们,非常宽松地消磨时间。我后来才想到,现代父母都太忙了,几乎是掐着时间奔波,但似乎都忘记了单纯陪伴孩子的乐趣。”
最后,重返推特(微博)是痛苦的。
大卫说:“其实,我一直没有恢复到原先的上网状态。当我重新打开自己的推特页面,一方面感觉自己像以前一样刷屏了。另一方面,我也有了排斥感。我真的不喜欢网络上这种喧嚣的气势:首先,芝麻绿豆点的事情,都能被咋呼成世界大事;其次,人人都是评论家,无论哪方面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发表一通自己的意见;还有人人都渴望存在感。以前,我觉得世界本就如此;但是有了那一段抽身离开的时间,我有些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融入角色了。”
虽然大卫的经历与其职业、个性、气质相关,但是很多读者看过他的系列文章后,都产生了共鸣。大家的感受主要是两点:第一,如果不是职业需要,那么人们似乎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网络上。比如大卫,他不得不重返网络是因为职业需要,因为需要薪水养家。第二,真的离开网络,日子似乎也没有问题,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比如亲子关系,还能得到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