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大热。作为普通读者,有时候我们更应该感谢诺贝尔文学奖在传播上的马太效应,起码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S.A.阿列克谢耶维奇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骤然间,她和她的文字走进了热销书籍榜单,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一个纪实作家用女性的视角揭示的战争的另一面。
一直以来,战争似乎都是男人的事。流传千古的战斗英雄乏有女性身影,那么在战争中,女性到底在做什么?战争中的女性在想什么?作为一个女人,S.A.阿列克谢耶维用五百多次的采访,数百盒录音带,几千米长的磁带来记录这场发生在自己国土的最真实的战争。她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大多数只是白描式的记录和一些在采访之后她自身的思考。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给了那些在战争过后一直缄默不语的女兵们一个倾诉的出口。那个时候,这些女兵还多是豆蔻年华的姑娘。国家的召唤,对于祖国的深沉的爱超越了一切。因为并不了解生死,也就不了解战争。久经沙场的男人们看着这些稚嫩的脸庞,只能暗自握紧拳头——战争改变了一切,男人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所有关于自我的呼喊变得稀薄,只有一位女兵提到了自己的女邻居,她说自己爱美自己不想死,这在那个年代,那个氛围听起来就如同我们今天听到有人一心要一心求死一样不可思议。所有的美好都消弭了,因为战争,比战争更加残酷的是人内心天然的爱、同情、美好愿景的消弭。就如同在战前全家都被投入监狱的女孩,用不可思议的勇气在战争上一次又一次的求死,最终失去了美丽的双腿,她对此竟然说:这下你们相信了吧。人性中的恐惧也变质了,不敢于赴死的年轻人,等待他的是自己的伙伴自己的国民的枪口。在阅读中, 你会和S.A.阿列克谢耶维奇一起思考:到底是为什么,让她们或者他们,这么去做?
战争不仅抹平了所有的美好,也抹掉了性别的颜色,在战争中没有女性(这也是这本书曾经的书名)。人们总以为战地的爱情会因为患难而长久,但是,男兵在战后抛弃了与自己共患难的姑娘。姑娘的粗布内裤和硕大无朋鞋子的印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男兵的脑海里。和平时代,人们想要抛弃那可怕的回忆,只能彻底告别与过去有关的一切。然而,在S.A.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中,她明明能感觉到,在这些人的家庭中,战争远远未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它存在于历经战场的人的衣食住行里,存在在他们的午夜噩梦中。
战争到底是什么?
套用一个女兵的话,战争是地狱。没有人能经历了长期的困乏、饥饿、血腥、恐惧,最终还能顺利的走出战场,还是那个站前纯洁无暇的姑娘。或许,还留着一条命回去见妈妈,但是身上已经千疮百孔。20出头的姑娘,白了头发,失去了双腿双手。就算极其幸运,留着全身,心内也布满了伤口。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有多少在战后人性发生裂变。那些纯白的姑娘,走过一遭地狱,她们失去了什么? S.A.阿列克谢耶维曾经说过:我不是写战争,而是战争中人的心灵、情感。她粗粝的写作风格可能会带给人观感上的不适,真实也许不美,但是,正是这样的真实,迫使我们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思考世界的真实。
战争并未放过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当我们用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眼睛重新审视那场战争的时候,当在尘埃落定思考那毫无缘由的互相仇恨时,我们更相信,从另一个侧面的反思战争、思考战争永远也不会结束。因为,这个世界远远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