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小的鲤鱼可谓是鱼类的领袖和骄傲,与数千年传统文化有不可切断的联系,从性爱的象征物,被一路推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刺绣作品《鲤鱼》。图片来自网络)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http://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28457560&auto=0&height=66"></iframe>
崇鲤文化起源于对女性的生殖崇拜
远古时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类对于自身的繁衍特别重视,产生了生殖崇拜。而鲤鱼自古以来占据了生殖崇拜文化的半壁江山,这主要是因为鲤鱼和女性的生殖器崇拜有着莫大关系。
从外形上来说,鲤鱼的轮廓与女性阴道极其相似;从内涵上来说,鲤鱼有着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基于这两个原因,渔猎社会的人们便将鲤鱼视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渴望通过崇拜鲤鱼的生殖能力,产生一种功能的转化效应:女性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闻一多先生就曾在《神话与诗·说鱼》中引录了一首情歌:“姐家门前有条沟,有对金鸡在里头,哥打金钩来下钓,好对鲤鱼莫吃钩。”这里面的“好对鲤鱼”,显然就是暗指女性的阴道。
在后来的文化演变中,与生殖能力紧密相连的鲤鱼内涵日益丰富,被用来暗喻情欲,于是男女性爱之事常用“鱼水之欢”来形容,这一点表明了鲤鱼的生殖涵义得到了延伸。
鲤鱼是传递爱情的邮递员
作为我国流传广泛的吉祥物,鲤鱼在传统文化中还充当着传递爱情的“邮递员”。那么,一条小小的鲤鱼是如何承担起传递爱情的重任的呢?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用鱼形的木板做成信封,鱼形基本上都是参照鲤鱼的形象制作的,因为鲤鱼的形象最美。而一般鱼形信封使用者大多是正处于热恋期的恋人,书信的类型也都是情书。
时间继续向前推移,鲤鱼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诗经•陈风》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这样的诗句,意思是说:想要结婚就必须带上河里面的鲤鱼,这样婚姻才能幸福。后世之人也有用“鱼水合欢”来祝福姻缘美满的说法。
这种通过鲤鱼寄托美好愿景,将鲤鱼与爱情和婚姻联系的鲤鱼文化,也在一代代人的美好愿景中传承了下来。
(画作《芙蓉鲤鱼》。图片来自网络)
鲤鱼如何登上九五之尊之位
远古起人们就喜临水而居,鱼也就自然成了古人重要的饮食来源,又因长期从事和鱼有关的活动,古人逐渐对鱼产生了崇拜,甚至一度形成了和鱼有关的图腾崇拜。但是,在原始的图腾崇拜后期,鲤鱼逐渐被人们视为身份高贵的象征,这和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中国的图腾,龙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但它外形又同鲤鱼有很多相似之处。传说中的鲤鱼和龙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在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中,如果鲤鱼要成为龙,就必须经过重重磨难,用天火烧去尾巴。《山海经》中也写道:“蛇乃化为鱼”,意思就是:蛇本是龙的化身,而蛇又化为鱼,因此可以认为是龙化成鱼。
当然,鲤鱼登上九五之尊之位,不仅仅因为和龙的转换关系。很久以前,鲤鱼就一直被作为祥瑞之物被记载在历史典籍之中,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鲤鱼成了文人作品中的常客,也变成了民俗中吉庆的象征。不过,鲤鱼真正意义上登上九五之尊之位,是从唐朝开始的。
唐朝推行道教,道教的圣物鲤鱼自然身价翻倍,一举成了“国鱼”。而唐朝皇帝姓李,与鲤鱼的“鲤”字谐音,于是鲤鱼被视为皇室的神鱼,尊鲤之风一时盛行开来,皇帝和达官显贵身上都会佩戴鲤鱼形状饰物,以此辨尊卑、明贵贱。连朝廷发布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所使用的兵符,都是鲤鱼之形,因此这种兵符也被称为鲤符。为了避讳,唐朝法律还规定:凡得到鲤鱼,不论大小只准放生,不得杀食,敢卖鲤鱼的人都要杖责六十。
(画作《荷花鲤鱼》 局部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鲤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至今日,许多民俗活动都与鲤鱼有关,比如餐桌上要吃鲤鱼,过年要挂有鲤鱼的年画等等。但从另一角度说,崇鲤文化的形成,也有古人们思想封建性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唐诗中的鱼文化研究》, 王世官,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鱼文化的历史演化》,宁波,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鲤鱼崇拜及缘由》,王亭,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4.《鲤鱼的文化意味》,薛吉辰,河北省辛集中学,2005年
作者:七七
不读书会死星人,脑子里全是八卦怪谈
研究了一年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