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极简中国史》,以西方人的角度为我们理清了中国的历史,它跳出了中国人的条条框框,用极简的语言展现出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演变。而佛教在本书中更是占有“独特”的位置,每一时代都会提到它。
作者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专研日本、东亚历史,我们熟知的《哈佛日本文明简史》出自他的笔下。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到20世纪新中国成立。短短的250多页的书中,却梳理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把早期中国的形态、中国帝制的特点、每一朝代的突出特色,以及与西方文明的对比一一写明。
在内容上,囊括了政治、经济、商业、思想、宗教等方面,覆盖面广泛。尤其是,每一历史阶段之后都有这样的题目《历史视野中的......》,把中国与西方国家相对比,如在第二章后《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最早的帝国》中,笔者将中国、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大帝国的形成进行相比较,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相似性。在编排上,书中附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图,以及各朝代的栩栩如生、包罗万象的生活图画。每章中还延续了《极简人类史》中的小专栏,里面承载着诗歌、词曲等中国传统文化。
在书中,佛教占有一席之地,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有它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中,宗教占有很重的地位。铁器时代,南亚,印度教和佛教兴起,在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出现,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随着东汉的没落,中国处于一段混乱时期(220年-589年),南方有六朝,北方有游牧民族、十六国,这时佛教却传入并逐渐渗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甚至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称它为国教。佛教连接着中国的南北方,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中国的佛教与印度佛教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宗派,对佛教经典的排序也不同,但中国人却善于融会贯通,而且佛教适应了中国社会,被国家更多的管制。
时间的推移,佛教的发展在唐朝为黄金时代,但同时也遭到了灭佛运动。唐朝时期,我们熟知的玄奘西行访问印度,敦煌千佛洞依然存留,就连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发展都不如当时的唐朝佛教发展。可是9世纪中期却发生了灭佛运动,标志着佛教在中国命运的转折。
佛教的再度兴旺,应属在元代,蒙古人最热衷的宗教是具有神秘色彩的藏传佛教,但同时汉传佛教同样繁荣,据估计,元代时期,大约有50万人成为佛教僧侣。而因受到佛教的影响,中国文化开始封闭,几乎不接受外来科学,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在清朝基督教被禁止,教堂被查封。清朝的没落,中国门户被打开,西方文化逐渐被中国接受。
佛教至今在中国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只是人们的一种祈祷美好的信仰而已。《哈佛极简中国史》不仅带来的是西方视野的中国历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西方对中国历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