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接触的80后中,实事求是的说,能够关注农村问题的,极为鲜见。他们更多的兴趣是追逐新潮流,关心明星事,就是家在农村的80后,大都离开世代居住的乡村,走向繁华的都市,到城市去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很少有人愿意留守乡村。所以,当拿到这本《厚土》时,发现作者居然发现是一位出生于1985年的清华学子后,更增加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通读全书,让人感到这位80后学子的忧国忧国情怀!应该说,这本书用大量活生生的具体事例,为人们再现了当下中国乡村的真实面貌,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注!
《厚土》一书共有“高原印象、枣殇、代际、生计、公共政策、救救孩子、乡村婚姻、村治”等八章,作者以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记录了山西一个黄土高原——石楼县的命运沉浮。调查认真深入,记录全面细致,是该书给人留下人的第一印象。这本书从这个县的地理位置入手、分别从产业结构、生活面貌、人际关系、教育现状、婚姻情况、乡村管理等方面着墨,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广领域,记录了当下中国乡村农民的生活图景。大到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落地情况,下到农民的婚姻、教育、吃水等民生问题,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录。从中让人们看到乡村的嬗变与保守、变化与落后、前进与困境,呈现出一个多元化,多格局的中国乡村全景,既让人们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挣扎、奋斗与艰辛,也让人们看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乡村面临的巨大挑战,值得人们,尤其是各级决策部门高度的重视。
展示乡村的发展变化,更不回避乡村存在的矛盾问题,是该书留给人的印象之二。阅读《厚土》一书,我们能够看到,这个黄土高原的偏僻县域,这些年在国家扶贫打井、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帮助下,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有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这个县在精准扶贫中,大力向贫困村下派“第一书记”,有力的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但同时,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乡村治理的滞后,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大枣这些枣病、枣价等问题,开始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国家投入巨资进行的打井、退耕还林工程中也有许多隐患;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乡村开展并校工作,使农村孩子面临新的上学难等等……通过这些客观问题的呈现,让人们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还潜伏着不少矛盾与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农村地广人稀,情况千差万别,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一定要符合实际,不然,就会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党的惠民政策的作用,扶贫资金的效益,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扶贫攻坚的任务,全面小康的目标,就无法如期实现。可以说,作者书中呈现的这些问题,无疑可以给决策者很好的提醒,同时,也能对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一个提醒,当你们在享受现代化的繁荣与富裕时,千万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乡村,不要忘记那些偏僻的地区的农村与农民兄弟!
尽量用“第一手”材料说话,更加凸现出文本的真实性、客观性,是该书留给人的印象之三。《厚土》一书的作者为了保证文本的真实性、可信性,发挥这本书在决策中的参考作用,因此,在这本书的写作中,尽量采用人们原汁原味的“口述”,来呈现乡村的真实状况。如在“枣殇”一章中,作者就先后通过采访呼志海、李怀义、罗金福、刘道 喜、高永亮、刘炳花等当地农民,然后引用他们的现身说法,来反映石楼县枣业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境;而在“救救孩子”一章中,作者也通过采访沁园春小学校长郑方平,乔头子村村主任刘喜生,乔头子学校校长张润平、老师高利彦,徐家峪村村民张月鹅、王永福等人,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与话语,来反映在乡村大规模实施“并校”之后,农村孩子面临的上学难问题,这实在发人深省,值得决策者对各地实行的“并校”政策进行一番“回头看”!
(《厚土》 肖亚洲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定价: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