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亦舒是太爱涓生与子君的故事了,还是为了那个故事的结局而惋惜,所以这次抛弃了钟爱的家明与玫瑰,一定要续写出涓生与子君的故事。
有别于鲁迅先生从恋爱开始的故事情节,《我的前半生》开始时,已经尘埃落定,是“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后的故事,师太的开篇极精彩,短短数页已经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寥寥数语即栩栩如生。子君是两子之母,家庭主妇,打点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而涓生是位成功的医生,却在事业刚刚稳定之后向子君提出离婚,故事就从这场残局开始,留给子君的出路确实不多,她有自尊无法与丈夫纠缠,她无技能却要在这个社会生活——凄惶的真相。
亦舒的特点在这本书中展露得淋漓尽致,每个人物都是如此生动鲜活,失意的子群,光鲜的唐晶,势利的老母,懦弱无为的涓生,甚至是平、安二子都异常真实,子君更是小女人情态尽显,初失去丈夫的彷徨,认清真相的失望,怀疑好友的多心,失婚的痛楚,工作的无助几种情绪都在她身上交错盘旋,但是她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并没有如一般人想象般一蹶不振,并且变得益发美丽独立,并且最终又找到新的归宿,她没有受到过多的职场搓摩,她顺利地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身边有几位男士追求,生活不可谓不精彩,也可说师太对子君这个人物不薄。
但是师太亦写尽了她独立之下的孤寂痛苦,不论外表如何光鲜靓艳,子君身揣的始终是一颗破碎的被抛弃的心,被自己爱的人否定的痛苦,那种再也难以放心去爱的沧桑,都让人读来无比苍凉,甚至想象不出是鲁迅先生笔下子君郁郁而终的结局与亦舒笔下孤寂的生活的结局,哪种更令人绝望?
其实女人的心理说穿了,不外是想得到不计后果肆意妄为的宠爱,但是得到这种宠爱越多,被保护得越好,人也许越来越钝,对爱人与他人的需要置若罔闻,也无法做到万事需留一点心,那么在所有人眼里只会越来越不可爱,诚如当年的子君,所以最终所有失去都被打翻,子君被迫打回原型,她必须强迫自己学习得乖巧玲珑,内心却血迹斑斑,即使之后她再圆融可爱幽默风趣,终是有一点悲凉,那是迫不得已的自我生存,与唐晶的水到渠成截然不同。师太最可贵的一点是写尽了婚姻中的一切:关于女人的成长以及世事的苍凉,根本难有一个人永远将我们真正置于掌上,如明珠一般收藏,而我们总得在守望幸福之际,在内心留有一块余地,诚然世事无常,而我们最爱的人难保不会在背心捅一枪。
子君的命运不可谓不好,诚如子君自己所言,三十六岁的失婚妇人,还有什么机会,但是师太毕竟让子君求仁得仁,找到了另一个太太的位置,但是尽管子君的位置一变再变,她始终是一个老式女子,她所求的始终始终是以家庭为重心,以某人的认可来找回自信,在失去太太这个位置之时,她始终内心彷徨,我一直在想,她什么时候能够放下心结,学会享受双手所得的适意,一个人生活的快乐轻松,她才真的不枉了她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