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时至今日仍未结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制造着循环式的暴力斗争,让人们更无法理解的就是自杀式爆炸。《哀伤的墙》诠释了自杀式爆炸背后的故事,展示给世人冲突下最残酷的方式。而“墙”正指向着以色列建造的隔离墙。
作者雅斯米纳•卡黛哈,为了躲避军方对书籍的审查,采用妻子的名字,曾是阿尔及利亚军队的军官,代表作东方三部曲《哀伤的墙》、《喀布尔之燕》、《巴格达之歌》。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份为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夫妇,本可以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却因为妻子丝涵的自杀式死亡,迫使医生阿敏•贾法理揭开真相,同时也陷入了巴以冲突的危险中。他看到了同一土地上的两种世界,一方是富裕、稳定,另一方却是战火纷飞,苦不堪言。从结构上,一共16章,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1-6章),医生阿姆虽为阿拉伯人,却在以色列过着自由稳定的生活,以及妻子成为自杀式袭击者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阶段(7-12章),晶恩陪阿姆去了伯利恒,第一次寻找妻子成为自杀者的目的。三阶段(13-16章),阿姆独自前往杰宁,继续揭开妻子自杀和是否背叛他的真相。
文章的开篇就营造了巴以冲突的场面,武装暴力各种手段的斗争,而其中最疯狂的还是自杀式爆炸。丝涵选择了这种方式对抗以色列,造成十几个孩子的生命丧生,阿姆无法理解,无法面对,根据信的线索,决心一探究竟,也使他生命危在旦夕。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巴以冲突的惨状:在杰宁,遭到包围的小村庄;一群群受苦受难的人,挤来挤去;不分青红皂白人就打;抗议的妇女只能用淤青的双手抵挡落在她们身上的枪托等等,在杰宁,坦克车会朝着向他们扔石头的小孩开火。阿姆为了见到阿戴勒,受到重刑,七天住在非常人能住的暗无天日的地狱,当他看到杰宁的惨烈,也许他理解了妻子的行为,当他得知妻子忠诚于他时,他释然了。丝涵在以色列方面是最大恶极的极端分子,而在阿拉伯人心中却是荣耀,她用了最残酷的方式解决战争。我无法对她的行为判断,只能表示惋惜与哀痛。
巴以冲突至今未结束,纠结处到底在哪里?书中的末章给出了这样的故事,维萨姆一个孩子朝以色列检查岗哨自杀炸弹袭击,次日祖父的果园遭到以色列士兵包围,摧毁果园,几代人在这里出生,现在要化为灰烬。巴以冲突是无理性的,循环式的。他们有着各自的说法:在阿里•沙维特的《我的应许之地》中,犹太人以为阿拉伯人的土地是他们的根,当时的巴勒斯坦还没有稳定,十年没有人打扰。后来阿拉伯人对犹太人进行暴力,犹太人才还击。而在赫尔曼•沃克的《希望1,2》中发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战争土地结果,以色列占55%的土地,人口才10%,大多为平地;而阿拉伯人则占45%的土地,90%的人口,大多是丘陵,这样的结果促使巴勒斯坦不断地斗争,而以色列的报复,两者恶性循环,无终止一日。
历史遗留造成了至今解决的问题,《哀伤的墙》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巴以冲突的惨烈,给予同情与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