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呢?结绳记事,依历行事,这本书给我们答案。
但我们运用口述历史材料时要注意,口述者的记忆,他的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等都会影响到历史的真实性。其中有的是记忆发生偏差,也有的属于情感因素,即使对记录者十分信任,他也会不自觉地隐瞒一些关键事件。
对于史料的理清,真的需要些辨识力,比如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段子,段祺瑞并不曾下令对学生开枪,原来是段之女段式巽在《上海文史》上发表文章,段作为军阀头子表示不知情,并为此吃斋,不少军阀都有此故作姿态的做法,段女撰文实有推卸责任之嫌。
口述历史的危险性往往是与它的重要性同时存在。以前和人开玩笑说,老人家写回忆录不是一个好事情,私货比较多。
有了文字,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的记事手段,以后才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中国历来有崇古思想,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不仅70优于80,80胜于90,打倒一片,踹翻一船人,只50代惨了点,红卫兵总是无法脱帽的,到如今又有坏人变老了的说法,我却不信,人之性,昔和今并不差多少,非常稳定,只有制度和科技的进步滚滚而来,不可阻挡。说回到历史,本书中有篇《国史诸朝兴衰刍论》讲的就是朝代比拼的问题,朝代和人一样,也有比赛,但各朝又能择本朝的优胜,如,秦一统后,议帝号,大臣就说:“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司马相如赋里,称武帝“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及至三言二拍的《警世通言》中名篇《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也特提宋朝有三事胜于汉唐:一、修文偃武;二、历朝不诛戮大臣;三、不贪女色。明人也颇有几位注意到朝代间比赛的。书中引《韩非·五蠹》:“然则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仔细想想于今世,人们对传统的迷恋益深,还真就不如古人了。
检视下历史,作为一普通读者,耳熟能祥下孟子的名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期间必有名世者。”果然至理,其实和股市久熊必牛,久牛必险,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也没太大区别吧,这是个概率事件,老百姓生诸期间,兴废都很难脱身而去,个人要承担的责任,还是生老病死,顺时顺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