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蒋勋,还是大二时候的事情了,那时候读《孤独六讲》,觉得真是好,句句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因着我整个大学岁月长时间的独处,在宿舍也好,图书馆也好,清晨或者傍晚的操场也好,我自己对着自己说话,讲冷笑话给自己听的时间占据了整个大学时光的三分之一,所以孤独总是伴我左右。也慢慢的习惯了享受孤独,享受那些难得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也会剖析自己的内心深处,把那些跟自我对抗的时光隐瞒起来,那些暗淡的想法也不常表现出来。所以很多时候,哪怕孤独,也觉得是有味道的。像是春天的原野,花香、泥土的芬芳甚至还有牛粪的味道。因为内心始终的强大的,所以哪怕到了毕业以后,一个人住的那些时光,虽然也在深夜里痛哭过,但是第二天还是会微笑着面对阳光与雨露。
再然后读《生活十讲》,听蒋勋娓娓道来他关于生活的最真实的感受,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教育、关于他所感知到的点滴。心想这个老师真是深的我心,文字这么流畅不说,他说理也精彩,不强加给你他的观点,但是你好像又总是同意他所说的。于是慢慢的蒋勋这个名字在我的阅读世界里扎根了。
最近在读《忘言书》。是一本淡雅的小品文,因着写什么都离不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嘛,所以这本小书,记录的也无非是蒋勋生活中所见所想的点滴:从寻常的花草树木写到人,写到人生,写到对生命的诸多感悟。细细读来,深觉其文化底蕴之深,让人无端端生出一种惆怅来,觉得自己怎么就那么浅薄。你看人家笔下,一把空心菜都有了自己的命运,而我笔下总是辞藻堆砌,生命全无。
当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想起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句诗,想来这本书取整个书名的确是很妙的,感情不浓烈,与全书的清淡的笔调相符,而很多想要说的话点到即止就好,也不要再去咬文嚼字追根究底,情境到了,感情自然也就达到了。
情之至深,很多时候总是会惶惶然生出一些怅惘来。《布袋莲》那一篇里引用的宋祁的《浪淘沙》尤甚。全词如下:“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是因着自己已不再年少,想着在这光怪陆离的城市里汲汲营营,而年少的时光并没有好好珍惜,深觉自己的混账。然时光已远,年岁渐长,对很多曾经视若珍宝的东西嗤之以鼻,而自己逐渐长成当初不喜的模样,无可奈何之际却也不知做甚改变,于是也就这么着让曾经的自己随着滔天巨浪远去,年少时痴傻的模样越发模糊起来。而那些年少时想要珍惜的感情,也在日复一日的磨蚀下变得不忍再拾起,那些言之凿凿的语句,很多都不会在想起,也有很多现下想来都只当是笑话。比如跟某某说我们要一辈子不分离,一辈子做好朋友,哪怕分开很远了也要跟在一起一样。这些所有,跟很多很多人有过的共同记忆,能记得的有几个呢?年少时做的那些梦,在梦想笔记本上写下的此生要完成的事项,你爱过的人,想要得到的东西,有多少是已经得到了的呢?有多少是你记得的,还有多少是已经在你的记忆里销声匿迹了的呢?空气中那一声悠远的叹息声像是夏日焦躁的蝉鸣。一晃眼,夏天就又过去了。马上就要25岁了呀,身边的人有的快要结婚了,有的结婚了,有的怀孕了,有的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年少时的梦,真的是越来越遥远了呀。
蒋勋说:生命毕竟不是我们年轻时想的那么奢侈,可以任性地挥霍。还好我们现在还年轻呢。一想到这个,又突然有了对抗一切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