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杂文家、作家、评论家徐迅雷新近推出的《温柔和激荡》一书,由“后浪与前浪、革命与妥协、沉思与智识、人文与时光、世道与灵魂”等五辑组成,收录了作者49篇文章。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是读书随笔,二是人物特写,三是时评杂文。细读全书,既能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又能感受到作者深邃敏锐的智慧火花,并能够分享到洋溢在书中的正能量。
《温柔和激荡》一书从内容、体裁上看,是比较繁复的。有杂文,有书评,有特写。涉猎的人物、事件也相当广泛。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不过,作者却做到了散而不乱、杂而有序,让读者从中感悟到他智慧的火花,思想的激荡。作者虽然把书分为了五辑,但这五辑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截然分开,也没有零乱的感觉。每一辑涉及的对象虽然不同,但主旨却又十分相近。都是围绕人物、事件,联系现实实际,展开评述,阐述自己的家国情怀。如“拉里奥诺夫:梁赞州书记之死”一文,写的虽然是读前苏联小说《州委书记》的感想,但笔锋却很快延伸到中国的现实来,对一些人为了攀上权力的宝座而弄些作假、浮夸虚报、搞政绩工程等行为进行了数落与抨击。这样由此及彼、体现作者思考与思索的文章,基本上贯穿于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
《温柔和激荡》一书的语言也相当有特色。那就是质朴,厚重,不花哨,不矫情,不玩文字游戏,不绕大圈子,让人一目了然。不过,纵观全书,作者又做到了实而不拙,实中出新,实中有味,蕴含洞察,闪烁智慧,充满机智,富有内涵。如在《从什么奴隶到何种将军》一文中,作者在评述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采取暗杀手段,来维持统治,最终却让人推翻这一结局时,不无幽默地写道:“亲吻永远比子弹好,只有亲吻而没有子弹的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俏皮的话语背后,却是他对如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真知灼见。而在《有个轰然倒下的男人叫兰迪斯》一文中,他又谆谆告诫说,“人的许多挫折,恰恰是人生崛起的催化剂;人是崛起还是坍塌,就看人生的主人了。”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具有穿透力、充满着真情真意的真话、实话、人话,温暖并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温柔和激荡》一书的作者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他总从纷纭繁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弊端,对这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进步的东西,作者绝对不会视而不见,而会拍案而起,发出自己的呐喊,对这些问题加以批评、加以针贬。不过,作者深深懂得中国文化的基因,是讲求“中庸之道”的,过分的类锐与刻薄,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他解剖社会问题的文章中,始终坚持做到了敏而不燥、评而不骂、温而不火、柔而不酸。用一颗包容之心、善意之意来表达自己的忧思,从而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这些年,“大师”满天飞。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撰文吹捧一些所谓的“大师”,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混乱。作者对这种现象是十分忧虑的,因此,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不过,如在《王林:“大师”背后的若干个为什么》一文中就写道,“科学因失去人文而变得麻木,人文因缺少科学而变得脆弱,国人往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双重缺失,并因此自我良好,这就是愚昧的成因。不要认为地位高、名气大的人就有科学人文精神,就是一些从事科技行业的人,也不见得具有科学精神,这是需要明辨的。”这,可谓击中了要害。但从行文的风格上看,又不尖酸刻薄,让当事人能够听得下去,并能激起感情的涟漪,催生他们反省。通观作者那些批评社会现象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质。难怪好多地方的官员读到作者批评自己辖区情况的杂文后,非但不气急败坏,反而上门致谢。这恐怕就是作者为文的诀窍吧!
(《温柔和激荡》 徐迅雷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真情酿就正能量 ——读《温柔和激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