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大卫•赛尔温 David Selwyn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译者: 吴建 / 康艳
出版年: 2015-9
页数: 404
定价: 6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1684138
社会现实渗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映照社会现实。简•奥斯汀是一口蕴藏丰富的矿藏,对她的“挖掘”历史持久,到如今仍然不时有“新鲜出土”。《简•奥斯汀与孩子们》就是一部视角独特、通俗好读的研究著作。
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原因众说纷纭。这是奥斯汀的个人选择,或许也是那个时代有识见的女性的无奈担当。18世纪英国女性的生育处境令人忧心。碰到难产,助产妇只能尽量把孩子拽出来,常常会把婴儿的手脚扯断,有个产妇横位产达50小时,最后只能用产钩把子宫里的死孩子捣碎。就算生下来也很难养活,据 1770年的一项统计,儿童死亡率高达六成。奥斯汀在信里感叹“可怜的女人”,她的嫂子伊丽莎白刚刚生下了第十一个孩子。缺乏有效的节育手段,女性只能遭受无休无止的怀胎分娩之苦与哺乳养育之累。《爱玛》结尾处不惜笔墨描写新生儿的降生,奥斯汀称之为“这个最幸福的日子就此圆满落幕”。这是英国女性希望生育健康得到改善的一个侧面反映。
这部分的阅读,已经可以看出本书作者大卫•赛尔温的写作特色。作为简•奥斯汀研究协会会长,英国学者赛尔温著有多部奥斯汀研究著作,其作品价值不仅在于素材翔实、内容丰富,更注重表现奥斯汀容易被人忽视的作品内容和她所生活的时代现状。以本书而言,赛尔温着眼于简•奥斯汀现实生活中及其文学作品中的孩子,很好地剖析了小说的各种细节描写,将这些细节归置到所处的社会背景,同时又把它们与奥斯汀及其家族成员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从生命的孕育开始,到其出生长大,再到结婚生子的整个轮回中有关健康、疾病、养育、心理、传承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以深厚的思想底蕴,独到地探索儿童养育的某些本质。
“原罪”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大核心思想,西方古典教育认为,人生而有罪,需要不断惩戒才能将他们引入理性的世界。18世纪之后,在约翰•洛克和让-雅克•卢梭等哲学家的影响下,孩子们被看作自然、天真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愿望应该被认真对待。赛尔温对奥斯汀小说和信札的重新解读,让我们注意到了被忽略的“奥斯汀的孩子们”。他们几乎都是一些小捣蛋:被惯坏的米德尔顿家的孩子们;不守规矩的穆斯格罗夫家的孩子们;害羞怯懦的范妮•普赖斯和她朴茨茅斯家中不受管束的弟弟妹妹们;任性自私的茱莉亚和玛丽娅•伯特兰姐妹。奥斯汀没有刻意强调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主要想通过这些孩子的无意的任性行为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比如,爱玛对10岁的查尔斯想要跳舞的及时救场就得到了在场人士的赏识。奥斯汀对这些调皮鬼很少有严厉的惩罚,笔端往往展露爱与劝导,对孩子的天性施以温柔的包容。从奥斯汀的家信中更可以看出,她对于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和缺点毛病,不仅观察入微,而且深感有趣,虽然偶尔她也说要进行适当的管束和惩戒,但她以他们为荣,而侄子侄女后来也都给了她充分的回报。
批评者常说她的题材“小”,奥斯汀也曾这样形容自己:“一个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女性,怎敢想象成为一个女作家。”这样讲当然有她一贯的轻讽刺的意味,内里亦包涵了对女性教育不公的抑愤。她所有的小说几乎都围绕着年轻女孩怎样嫁给门当户对的绅士而展开,这就是当时女性教育的状况与目的。奥斯汀小说在喜剧的表象下是一种深层次的悲哀,女性意识的自我苏醒赋予她的作品持久的魅力。赛尔温呈现的社会史实明显反映了男孩与女孩所受教育的巨大差别,奥斯汀遗憾于“这种男人的谈话,”她写道,“肯定会经常涉及科学和哲学,而我对此一无所知……”奥斯汀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父亲过去是牛津高材生,母亲喜欢编写朗朗上口的韵文和孩子们分享,所有的孩子不分男女,都有在书房翻书的自由,他们不仅阅读还经常说长道短快意批评,嘲笑哥特小说的荒唐和多情小说的荒诞。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到,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读《简•奥斯汀与孩子们》爱和劝导:奥斯汀时代的儿童养育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