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卦聊起

萧红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来源于大学时候老师说的那些作家八卦外加一部《黄金时代》。

(是的,近当代文学课程上,所有的文本分析和创造都随风飘去,留下的就是那些作家的生平八卦和癖好。)

萧红嘛!《黄金时代》里面的那些故事:一个不羁但屡屡被男人离弃的女子。不愿屈从于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但神的是,和中学时期认识的李姓男子有了孩子,然,发现此男子已有妻孩!之后又和未婚夫汪恩甲搞在一起,二人在旅馆欠下巨债。在汪家反对之下,汪恩甲就消失了。遇到萧军后就开启了她的“黄金时代”,丈夫才华和名气不如妻子还和搞外遇。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又嫁给了端木蕻良。

但《黄金时代》有汤唯这个颜值担当,萧军和端木也还顺眼。传记类电影当偶像剧看了,顺便温习一个文学人物。
真相是萧军和端木的长相……

聊聊萧红——读《萧红全集》-书啦圈

聊聊萧红——读《萧红全集》-书啦圈

1930年的农民生活

萧红成名作《生死场》在初刊版上,鲁迅在书序里写道:“现在时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我在灯下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听惯的邻人的谈话声没有了,食物的叫卖声也没有了,不过偶有远远地几声犬吠。想起来,英法租界当不是这情形,住在不同的世界。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象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写了以上那些字……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可见评价之高。在我看来,萧红当时文字还不成熟,《生死场》前篇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东北的农村生活面貌,尤其是景色;而情节(Plot)的设置也不足以够到艺术的金线。

那我们读什么?

故事的背景发生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东北农村二里半、老王婆、金枝等人物的生活变化。除了爱国精神的觉醒,这个故事还能带给我们的是当时农民的生活、女性的地位、对生命意识的麻木等多元震撼。

那时候,女性在“性”的问题上向来是吃亏的,婚前婚后的地位变化以及在“性”上的自主权,女性更多是男性的附属、消费物品。金枝在婚后常被打骂,怀孕还要被啪,后逃离去哈尔滨当缝衣工,仍然摆脱不了出卖肉体的弱势地位。瘫痪后的月英被抛弃在幽黑的屋子里等待死亡。至于王婆,她“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

生命对于农村人而言是什么呢?

一颗麦穗、一只羊、一匹马,这些都比人命重要。全村人忙着耕种交租,放羊养马,这些事情的终点似乎是没有解的简单题目,生而赴死。大人使唤小孩,男人打骂女人,在做爱这件事上获得快感;而至于女人,已经处于这样弱势低贱的地位,仍要去羞辱和嘲讽同伴。每个人都要释放出残忍,碾压更弱势的人,才能运行;如同鲁迅说得“人吃人”的社会。这样荒诞可怕的事情,倒是激起了我的回忆。

在我小时候,也就是1990年之后,农村,南方农村,还是会有生下女婴扔进粪坑这样的事情发生,妇女边干农活边聊村上小寡妇的闲话更是常见,村子里是不存在秘密的,每家人家的私事都是聊天的话题。

同样是对生命意识的描写,与余华有魔性和煽情的文字相比,萧红在运用文字方面显得稚嫩纯朴,加上东北方言和农村人的语气词使用,狡黠麻木的农村人形象跃然纸上。(我惊奇地发现,除了西门大官人,东北农村人也这么爱用“哩”)

他爱我的时候,我没有一点力量

萧红的书信、诗歌看得出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人,而且挚爱萧军。那句“当他爱我的时候,我没有一点力量”是《黄金时代》里面冯绍峰扑倒汤唯时,汤唯的独白。其实,出自萧红的诗歌《春曲·六》:

当他爱我的时候,
我没有一点力量,
连眼睛都张不开,
我问他这是为了什么?
他说:爱惯就好啦,
啊!可珍贵的初恋之心。

可见萧红把萧军当做真正的爱恋对象,第一次分享爱情的对象。

至于给萧军的信,更能看出她的牵挂和爱意。

当她在日本的时候,还记挂着萧军需要买一个软枕头,要给他买皮外套,担心他冷了饿了,吃了西瓜也要告诉“均”,洗澡的时候称体重,发现没胖没瘦也要告诉“均”,腿肚子被蚊虫咬了个大包也要告诉“均”……“均”信封上的小花很喜欢,“均”称呼她的方式很感动,“均”很健壮,像个小马,“均”画的西瓜非常可爱……

当你看到一家烤串的青椒上有个小褶皱都要告诉另一个人,同时,这个人抠脚丫的姿势都很可爱特殊,这说明……